发布日期:2024-07-01 20:59 点击次数:72
姚文元刑满释放后,曾向组织提出了两个要求,作为四人帮的主要成员之一,他的这些要求最终是否得到了允许?他身上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姚文元出生于1931年,他的父亲姚蓬子是著名的翻译家、诗人,与另外一位有名的文学评论家胡风关系十分密切。早在1927年,姚蓬子就已经加入了党组织,并且还与鲁迅等人一同加入了左联,可见其在业内地位之高。
但有趣的是,在姚文元后来的仕途中,几乎很少提及自己的家庭出身,甚至很少提到父亲姚蓬子的名字。按道理来说,这样的家庭背景应该能够为他提供更好的前途,那么姚文元又为何对此避之不谈呢?
实际上问题的关键就在姚蓬子身上,他虽然在文学方面颇有成就,也早早地加入了红色阵营,但后来却误入歧途,公然脱离组织,成为了蒋介石麾下的一员。父亲的经历对于姚文元而言如同难以抹去的伤疤,所以他不愿意提及家人。反之,他甚至愿意以大义灭亲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思想的坚定与纯正。
1955年,胡风案爆发,不少文学工作者都受到了牵连。姚蓬子作为胡风昔日的挚友自然也难逃此劫,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竟然也是背后的推手之一。
当时,姚文元第一时间就写了文章专门批评胡风思想,不久之后胡风就被捕入狱,姚蓬子也遭到了隔离审查。而姚文元的这次大义灭亲却让自己收获颇丰,他的那篇文章刚好被解放日报的总编辑看中,而此人正是四人帮的另一位核心成员张春桥。得到他的赏识之后,姚文元可谓是平步青云。
后来,姚文元为了袒露自己的红心,发表了不少掀起风暴的文章,无数人都成了他文字的受害者。
1965年10月,他曾在文章中指责某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方法太抽象苛刻,已经脱离了群众,直接给当时的心理学界造成了严重影响。11月,他又将矛头指向了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声称对方撰写的历史剧存在含沙射影之嫌,这在当时也掀起了不小的风波。
就在事件发生五个月之后,新中国就步入了长达10年之久的特殊时期。在绝大多数人都饱受动荡带来的影响之时,姚文元却飞黄腾达,顺利成为了上海的二把手。
1967年,他又被调往北京参与党内宣传工作,同时兼任红旗杂志的主编。在他的种种专制行为之下,众多国学经典和国外名著都被列入了禁区,就连红楼梦、水浒传这样的作品都没逃过此劫。
姚文元在1976年的所作所为更是直接引起了民愤。这年1月,周总理离开了人世,这本就是一个举国悲痛的噩耗,谁料姚文元等人竟借机打压群众的悼念行为,甚至还发生了残酷的“四五”运动。四人帮的成员个个专横跋扈,他们虽然能嚣张一时,但却始终不得民心。不久之后,姚文元就收到了来自群众的警告信。
同年9月,毛主席也离开了人世。此时的四人帮,有人野心勃勃,但也有人已经感受到了危机,姚文元则是后者。深感不安的他还特意找到了张春桥,希望能从他这里找到一条退路,可二人面面相觑,沉默许久也没有主意。回去之后,姚文元甚至开始对女儿说“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死了,你千万不要难过。”
1976年10月,姚文元预感中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6日下午,他接到了紧急通知,内容是让他到中南海参加毛主席纪念堂选址问题的探讨会议。当天,他准时抵达了怀仁堂,但还没有踏进会场大门,就被几名警卫员控制。不过,姚文元的反应令人十分意外,他没有丝毫的反抗之意,甚至还平静地说了一句“走吧”。
他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天,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为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过去的所作所为终会有恶报。
1981年,姚文元身着中山装出现在了公审现场,与江青等人不同的是,他面无表情,但认错态度良好,最终法庭判处他有期徒刑20年。
姚文元本以为自己只有死路一条,但最后却成了四个人当中唯一一个刑满释放,活着走出监狱大门的人。
1996年,姚文元与妻儿一同开启了崭新的晚年生活。上海市政府出于人道主义,还为他们一家人特批了生活津贴。
但两年之后,姚文元又向组织提出了两个要求,中央考虑后表示只能批准一个。
他的第一个要求是出一本回忆录,实际上在姚文元出狱之前就已经开始酝酿《回顾与反思》这本书。在这本42万字回忆录中,他一边讲述着特殊时期的真相,一边反思着自己过去的错误。在姚文元撰写回忆录的消息传出之后,就有多家出版社主动联系了他,其中不乏有人愿意高价购买版权。但这本书涉及的内容毕竟比较特殊,是否能够出版还应该经过组织的同意。有关部门在慎重考虑好回复到:可以出版,但作品完成之后需要上交审查,而且不能在海外出版。
姚文元的这本回顾与反思虽然在只能有限的范围之内发行,但他的第一个愿望也算得到了实现。
他提出的第二个要求是恢复党籍,这个要求显然很难实现。尽管姚文元真心悔过,也得到了法律的审判和应有的惩罚,但他曾经的所作所为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和伤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如果让这样的人恢复党籍,那又该如何向那些因遭受不公待遇而流血牺牲的人交代?
所以,即便姚文元在临终前多次递交申请书,也始终没有得到组织的批准。直到2005年病逝,他的这个愿望也没有实现。